头脑昏沉、无精打采时,要振作精神;工作繁忙、心理紧张时,可以暂时将工作放下,使自己轻松一下。如果不这样注意调节自己的精神和情绪,就很容易刚克服了头脑昏沉的毛病,却又惹来了精神紧张的困扰。
原本晴朗的天空,倏忽间就变成了雷电交加;而原本疾风怒雨,却又突然变为了朗月晴空。大自然的运行何曾有过片刻停息呢?宇宙间的运行又何曾有过丝毫阻滞呢?因此,人的身与心也要如此,不被任何外在的名利所阻碍。
战胜自己的私心和克制自己欲念的功夫,不是人人都有的。有的人是由于没有认识到私心欲念的害处,也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去战胜和克服它;有的人则是明明知道私心欲念的害处,却又忍受不了它的诱惑。所以一个人的智慧是认识邪魔的法宝,坚强的意志力则是一把能斩除邪魔的利剑,两者缺一不可。
意料不到的灾祸困苦是锻炼英雄豪杰的熔炉。能够经得起它磨砺的人,身心会有所受益;而经不起它磨砺的人,会身心疲惫,一蹶不振。
害人的念头不能有,防人的心思又不能没有,这是用来告诫那些思虑不周的人;宁可受人欺骗,也不揣摩别人的机诈之心,这是用来告诫那些警惕性过高的人。一个人,既要思虑精明,不过于单纯,又要心地宽厚,才能很好地为人处世。
要明辨是非,自己的独到见解只要是正确的,即使不为大家认可,也要坚持;但又不能固执己见,别人正确的意见也要善于听取。要顾全大局,不能贪恋小恩小惠而影响集体的利益,更不要借公众的舆论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碰到好人,没有能够立即亲近,就不能立刻宣扬出去,为的是防止遭受奸邪小人的诽谤和中伤,导致以后再也无法跟好人结交;坏人不易除去,不到时机成熟,就不能打草惊蛇,否则容易遭到报复和陷害。
眼睛如果被蒙蔽了,虚幻的花就会漫天飞舞;心里如果落上了灰尘,杂念就会纷飞而起。只有去除眼中的蒙蔽,虚幻之花才能消失;涤除内心的灰尘,杂念才会消失。
光明磊落的高尚节操,往往是在暗处独自培养出来的;而扭转乾坤担当重任的本领,多是从平常谨慎严密的处事态度中磨炼出来的。
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兄长对弟妹友爱,弟妹对兄长敬重,即使做到了最完美的境界,也都是理所当然,不应当存有一丝希望别人感激的念头。如果施恩的人自以为是恩人,别人总欠着他的,而接受的人总是怀着用什么方式来感恩,那么就是将至亲骨肉当作了陌路人来看待,骨肉之情就会变成一种市井交易了。
人情冷暖变化,富贵人家比贫寒人家更显得明显;嫉妒、猜疑在至亲骨肉之间比外人表现得更为厉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以冷静的态度来解决问题,以平和的心态控制自己,那就会天天处在烦恼的困境中了。
作为管理者,下属的功劳和过失不应有一点混淆,如果混淆则使人懒惰而不求上进;个人的爱憎好恶不要表现太明显,太明显会使人产生背离之心。
做了坏事最忌讳的是隐瞒,而做了好事最忌讳的是宣扬。所以显而易见的坏事所造成的灾祸较小,不为人知的坏事所造成的灾祸较大;做了善事要让别人知道,所积的功德便小,在暗中默默行善不被别人知道,所积的功德才大。
品德是一个人的才能的主人,而才能只是一个人的品德的奴婢。如果一个人仅仅有才华,但没有良好的品德,就像家中没有主人却由奴婢当家一样,他哪能不放纵嚣张、胡作非为呢?
要铲除社会上的邪恶奸诈之徒,就要给他们一条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生路。如果将他们推向绝境,逼得他们走投无路,他们就会产生一种鱼死网破的仇恨心理,那样只会带来更严重的社会后果。就好像堵塞老鼠洞一样,一切进出的道路都堵死了,一切好的东西也就被咬坏了。
有学问有节操的人,即便自己贫穷不能用物质去接济别人,但是遇到别人困惑不解时,用一句话点拨他;遇到别人处于危难时,用一句话解救他。这同样也是大功德。
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成为警醒自己的良方。而经常怨天尤人的人,将一切过失都归咎于上天和他人,一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跟别人争斗。前者开辟了良善之路,后者则好比打开了万恶之源的闸门,二者犹如天上地下,相差太远了。
事业和文章都会随着人的死亡而消失,但人的精神却可以亘古不变;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转移,而高尚的精神气节却永世长存。所以,真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会用一时的事业功名来换取永恒的精神气节。
铺设渔网原本是为了捕鱼,可是鸿雁却落入网中;螳螂贪吃眼前的蝉,却不知道黄雀在背后伺机偷袭。世事复杂多变,暗藏着人们难以预料的许多玄机。人的聪明计谋又何足依靠呢?
做人如果没有一点真诚恳切的念头,就成了一个华而不实的人,做事很虚伪;处世如果没有一些随机应变的技巧,就成了木头人,做事处处有碍。
有的人动了一个念头就触犯了鬼神的忌讳,说错一句话就伤了天地间的和气,做错了一件事就给子孙后代带来了祸患。应切记这些并引以为戒。
有些事情,越是急着让人说明白,他就越说不清楚,如果宽限一些时日或许就会明白了,更不要急躁而增加紧张的气氛;有的人,别人越想教导他,他越排斥,如果放松约束也许他会自然感化,千万不要因为急于求成而增加他的抵触情绪。
自诩气节高洁,文章格调非同凡响,如果不用道德修养来贯穿其中,那么节义终究不过是血气冲动时的私人感情,文章也不过是雕虫小技。
要想使自己有一个完满的结局,应当在事业处于巅峰时急流勇退;在与世无争的地方处身,才有可能真正地修身养性;要加强品德修养,需在最细微的地方下功夫;恩惠应该施予那些根本无法回报你的人。
美好的品德是一切事业的基础,没有基础不稳而能坚固耐用的房子;善良的心地是个人修行的根本,没有不种下根却能枝繁叶茂的植物。
道德是一件人人都可以追寻的事情,每个人个性不同,要随个人的性情加以正确引导。而做学问,就像家常便饭那样普通,要善于随着事情的变化而有所戒惧,这样才能将人生这门问做好。
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既能做到有心,也能做到无心。有心时,意念专一,不心猿意马;无心时,心意活泼,充满机趣,不枯寂。
宽大仁厚的人,就像温暖和煦的春风,能让接触到的万物充满生机。狭隘刻薄的人,就像呼啸阴冷的寒风冰雪,万物遭到它的摧残会枯萎凋谢。
勤奋的人以勤培养自己的德性和义理,而有的人偏偏假借勤奋的名义满足贪欲;俭朴的人对财物和金钱都很淡泊,而有的人偏偏打着俭朴的幌子来掩饰自己的吝啬。君子修身立德的标准常常会成为小人营私谋利的手段。
对别人的过失错误应当宽恕,对自己的过失错误则不能轻易原谅;自己遇到的困境侮辱要尽量忍耐,但如果是别人遇到困境侮辱则不能袖手旁观。
施人恩惠,适宜先淡后浓,如果先浓后淡,接受恩惠的人就会忘掉你的好处。树立威信,适宜先严厉后宽松,不宜先宽松后严厉,让人产生怨恨。
一个身居官位之人,既要有严正清明的节操,又要有平易随和的气度。不要轻易放弃原则与奸邪同流合污,也不要因行为或态度过激而触犯阴险之人,如此才有利于自我保全。
遇到欺诈不诚实的人,用真诚去感动他;遇到粗暴乖戾的人,用平和去感染他;遇到行为不正自私自利的人,用道义名节去激励他。那么天下就没有人不受到感化了。
心念慈祥,可以使天地间充满祥和的气息;心地纯洁,可以使美名流芳后世。
阴险的诡计、古怪的陋习、奇异的行为和突出的能力,都是涉身处世时招致祸害的根源。只有谨守平凡的品德和简朴的言行,才可以有合乎自然的本性而使自己平平安安。
俗话说:爬山要耐得住山路的险峻,踏雪要耐得住桥梁的溜滑。这一个耐字意味深长。人生道路布满艰险。要想跨越这些艰险,求得自在幸福,如果没有一个耐字支撑,是很难不落入荆棘丛生的沟堑中的。
夸耀功业,炫耀文章,都是依靠身外之物做人。不如心地纯正,保持自己真实的本性,即使没有建功立业,没有锦绣文章,也同样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
为人处世,只要无愧于自己的良心,不违背人之常情,对物资财力不奢侈浪费,就能够顶天立地,济人济世,遗留恩惠给子孙后代。
关于做官,有两句格言:只有公正才能清明,只有廉洁才能威严。关于治家,也有两句格言:只有宽恕平和才能使家庭和睦安乐,只有节俭持家才能使家用丰厚富足。
身居安乐,要思虑危难;身处局外,应体谅局中人的苦衷;对于已成事业,要想到其得来不易。
一个人不能太清高,对污浊、屈辱、丑恶的东西要学会宽容;与人相处不能太过计较,对于或善良、或邪恶、或贤明、或愚蠢的人,都要能包容。
不要与小人结怨,小人自有他的冤家对头;不要向君子讨好献媚,君子大多严正,不会因私情而给予恩惠。
磨砺自己的意志应当像炼钢一样,反复锻炼才能炼出好钢;急于求成的人,不可能有高深的修养。做事就像使用千钧之力的弓弩一样,经过努力才拉得动,射得远,轻易能拉动的弓,箭一定射不远;而随意做事,也不可能建立宏大的功业。
能建功立业的人,多半处世谦和圆融;容易错失机会办不成事的人,多半性情刚愎固执。
俭朴是美德,但过分俭朴会显得吝啬小气,反而有违正道;谦让是礼貌,但过分谦让会显得奴颜媚骨,别有用心。
不要因为事情不顺心而忧虑,也不要因为事事如意而太高兴。不要因为长久以来太平无事而放松警惕,也不要因为害怕困难而不敢前进。
仁慈的人心地宽厚,所以福泽深厚绵长,生活自然幸福宽裕。而品行低劣的人心胸狭窄,所以福薄恩泽短,事事局促,自然很难得到真正的幸福。
对自己任用的人不能刻薄,如果你刻薄寡恩,原本想为你效力的人就会离你而去;交友要慎重,不可滥交,否则阿谀奉承之徒就会聚拢而来。
高尚的人不可不敬畏,敬畏道德高尚的人就不会产生放纵轻浮的念头;普通百姓也不可不敬畏,敬畏百姓就不会留下蛮横无理的坏名声。
人在不顺和倦怠时,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遇事不顺时,多想想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就容易产生知足的心理,怨天尤人之心自然消失。心神稍有懒惰放纵时,要想想那些胜过自己的人,以此激励自己要奋起直追。